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听说“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来合肥市戒毒所了?

大司兄 合肥司法行政 2022-04-20


EXO ME?!

听说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来合肥市戒毒所了?

WHY?



千真万确!

大司兄还知道他就是陈洋。

你可别想


他到底来干啥子了?

看新闻↓


新闻动态

NEWS

学习优秀典型

近日,市戒毒所举办陈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学习优秀典型为契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报告会由市局政治部副主任张艳清主持。市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弘,戒毒所党委班子成员出席报告告会。



推进“两学一做”


会上,陈洋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讲述了他的先进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党员树立了楷模和典范。





铁肩担道义   甘为孺子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陈洋,来自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将我从事的法律援助工作,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全文下拉↓↓↓)


法律援助是一项维护贫弱群众合法权益、彰显法律公平正义、体现社会仁爱善良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合肥市政府民心工程。1997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时,中国的法律援助事业刚刚起步,合肥市刚在安徽省率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年轻的我和同样年轻的法律援助事业经历了20年的磨砺,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发展。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也从初创时期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发展成有200平方米功能齐全、美观大方、位置临街的接待大厅;从2万元的开办费,发展成年法律援助业务经费拨付300万元;从年办案数88件,发展到年办案数3100多件。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院校、军队、监所等领域,并且拥有一支资深专业人士和广大律师共同参与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

最初,由于法律援助案件常常案情和法律关系复杂,受援人都是贫弱群体,交流沟通不容易,办案难度较大,我迎难而上,带头办理援助案件。

肥东人武师傅来到合肥市区打工有十个年头了,妻子因精神疾病只能料理些简单的家务,两个年幼的孩子都在读书。武师傅常年在外辛劳,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力支撑家庭生计。然而,一场突然袭来的意外让这个贫寒家庭遭受重创。那天,正满头大汗干活的武师傅不慎从高处跌落,腰椎和双腿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武师傅不仅花光了多年积蓄,还负债好几万元。

首次手术后,医院通知武师傅,要尽快准备二次手术的费用,如果延误了手术时机,后果不堪设想。当他尝试向公司要后续手术和治疗的费用时,公司一看费用昂贵,索性置之不理。武师傅抱着一丝希望,拖着伤残的身体,来到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了解武师傅的遭遇后,我决定为武师傅讨个公道。考虑到不能贻误武师傅二次手术取出钢板的时机,我想,必须找出办法让公司先行赔付手术费。我一头扎进成堆的法律法规中,寻找依据和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浩如烟海的法条中,我终于找到有力的“武器”,及时帮助武师傅顺利地拿到了先行赔付手术费。接下来,我又与建筑公司足足周旋了2年3个月,最终武师傅胜诉了,建筑公司给付了全部赔偿金。


其实,武师傅只是我帮助过的许许多多贫弱当事人之一,在工作中,我遇到过许许多多贫弱的援助对象,他们中有残疾人、农民工、遭受家暴的妇女、无人赡养的老人、忍受虐待的儿童、误入歧途的少年……我常年奔波在维权一线,就是为了给他们讨回公道和正义,重新点燃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更是为了让众多的贫弱群众知道,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党和政府会站出来关心和帮助他们。

在党组织的教育关心下,2007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一生的荣耀。从那时起,我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法律工作者,更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明灯。怀揣着这份对党的热爱与感恩,发扬着“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我全身心投入到法律援助事业中。在我20年法律援助生涯中,我共办理法律援助维权案件482件,接待来电来访达12000多件次,帮助了2万余名困难群众,让求助人在“绝望”中见到“曙光”。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发展法律援助事业,让更多的人获得法律援助,必须让更多的律师参与其中。每当我在法院庭审过程中发现优秀的律师,事后便不遗余力地邀请该律师参与法律援助。许多律师被我的执着感动,从最初的“完成任务”到后来的“融入法援”,很多人成了法律援助的中坚力量。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律师从不到20人增长到近300人。在我的支持和带领下,这支“编外”法律援助队伍帮老百姓解决了许多问题:让众多受伤工人获得赔偿,解决了1200人的集体欠薪问题,帮助因特大交通事故伤亡的28人索赔……

一天,安徽法制报一名记者焦急的打来电话求援,一位残疾人被汽车撞伤,正躺在市二院,不知如何是好,请我去医院了解一下情况。我立刻赶到医院,眼前的这位姓栾的残疾人还是吓了我一跳,栾某是严重小儿麻痹症患者,双腿双手都严重弯曲变形,无法站立,行动必须依靠轮椅。早上出门被一辆汽车撞到,造成骨折,想靠自己处理交通事故和索赔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了解情况后,安慰了他,介绍了法律援助的作用,征得同意后,现场帮他填写了申请表,回到中心履行相关手续后,精心安排一名擅长处理交通事故的律师为他打官司提供全程法律服务,经过一审二审,为他拿到了赔款。栾某很感激法律援助,在伤势痊愈后,乐观面对未来,投身残疾人公益事业,创立安徽同行身心障碍者发展中心,帮助更多残障人士。


许多人都曾经疑惑,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律师会尽力吗?其实,我们常常在开庭后,听到审判长说援助律师辩得比收费律师还要好,还要卖力。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优良的口碑不断扩散,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服务大厅里,慕名而来的群众络绎不绝,这里已被公认为全省“生意最好”的法律援助窗口。

站在法律援助的舞台上,每当我看到一个个困难群众通过我们的帮助维护了公平与正义,重新扬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到遭遇逆境的百姓,经历艰苦讨回公道,激动难抑,送来“法律援助匡扶正义”牌匾,我深深感受到法律援助付出和收获的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人间真情。这是一份让人感动的事业,我愿意在法律援助的舞台上感动身边所有的人,一起为法律援助的明天快乐地工作,矢志不渝,因为我们的事业充满阳光。

回顾20年的工作经历,我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领导的关心。2006年,组织上提拔我担任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2014年,又让我走上了主任岗位,同时还担任中心党支部书记,我深感肩上的担子重。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把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我更感身上的责任大。为了适应党在新形势下对法律援助提出的新要求,我在工作中以“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等手段,让更多的贫弱群体得到更优质的法律援助,把党和政府对社会贫弱群体的关怀送到受援人心中。

2015年,我们提请合肥市政府调整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标准和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增加11类可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按照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执行。这一降门槛、扩范围的有力措施实施后,全市当年的法律援助申请量就猛增了30%。

为了细化法律服务专业分工,增强受援人对法律援助的信心,在我的建议和推动下,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国率先推行“点援制”,像病人选择医生一样,受援人可以根据案件类型,从志愿律师名录中自主选择有专业特长的律师为自己提供援助。此举吸引了新华社、法制日报、安徽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更是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为了建设一流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我在全市法律援助中心推行标准化服务,配备便民服务设施,采取柜台式服务,设置等候、接待等区域,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等工作制度,提升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确有困难不能到中心咨询、申请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我牵头制定法律援助上门服务制度,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预约上门、贴心服务。

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连续12年,我们在岁末年初开展农民工维权特别行动,为了让维权行动取得好的效果,我和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组织动员社会律师办理讨薪案件,做到能援尽援;让新闻媒体参与案件处理,将法律手段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为农民工讨薪案件设立“绿色通道”,简化援助审查手续;通过媒体加大用工法律法规宣传;与北京、上海等36个城市的法律援助中心签署协作协议,方便外出务工人员解决讨要工资及劳动争议问题。这些措施的运用,使农民工维权行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共为5998名农民工兄弟讨回工资1.2亿元。 12年来,我们看到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看到企业更加明白依法用工的重要性,特别是看到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农民工欠薪案件逐年减少,感到十分自豪和欣慰。

法律援助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最底层的困难群众,对他们的诉求必须服务好,引导他们走法律之路维护合法权益,这样人心能定,社会才能稳。为此,我非常注重窗口接待中的疏导、调解作用,坚持站在维护稳定的前沿,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社会群体事件做到快速反应、立即介入,为群众畅通求助渠道,方便困难群众寻求法律帮助,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矛盾。

丁某某等231名农民工来自肥西县,在阜阳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安徽某学院的学生公寓楼项目从事土建、粉刷、油漆、木工等工作,工程完工后,建筑公司仍拖欠120万元农民工工资未支付,大批农民工滞留在工地上,焦虑而又束手无策,准备来市赴省上访。此时,距离2014年春节只有10余天,我在获悉消息后,立即主动介入,启动快速维权机制,带领志愿律师对农民工的个人资料、欠薪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冒着严寒到工地找相关人员为农民工讨要欠发工资。经过与公司、学院的多方协调,经过十天连续作战,231名农民工在大年二十九全部拿到了工资。“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没有你们的大力帮助,那可就拿不到工资回家过年了。”拿到工钱的农民工纷纷表达感激之情。        


我还十分重视涉法信访工作,注意做好涉法信访接待咨询工作和组织律师承办涉法信访法律援助案件,通过处理涉法信访工作为党委和政府分忧。近年来,共接待涉法信访咨询367件,其中90%息访,处理群体性涉法上访案件90余起。同时本着“及时快速处理、降低维权成本、确保实际效果”的原则,充分利用调解这一方式快速维权,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困难群众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效果的最优化。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20年法律援助岁月悄然滑过。回首走过的法律援助之路,虽然付出很多,但收获的更多。我收获了荣誉,先后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安徽省首届“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收获了受援当事人的赞誉、感谢和发自内心的欢笑,这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我还收获了个人的成长、成熟和成功,这是我不断前行的慰藉。铁肩担道义,就是我对法律援助的责任;甘为孺子牛,就是我对人民群众的奉献。今后我将和同事们一起,继续守护在弱势群体身边,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永远不辱一个法律援助工作者的使命。





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杜锐也讲述了自己和同事们眼中的陈洋——


我们眼中的陈洋杜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杜锐,是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陈洋主任的同事。今天我受同事们的委托,在这里向大家说一说这些年来,我们眼中的陈洋主任。



(全文下拉↓↓↓)


1996年,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刚刚挂牌成立,陈洋就来到中心工作。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二十年,他接待法律咨询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没有发生过一起投诉;这二十年,他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成长为中心的中流砥柱、我们的领头羊;这二十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热心、耐心、诚心、公心和爱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肯定。


他是一位领导,却平易近人,对我们充满关心和爱护;他是家中的独子,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却少得可怜;他更是一位法律援助工作者,扎根基层,维护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与群众打成一片;他就是我们法律援助中心的陈洋主任,一个把生活和事业捆绑在一起,战斗在一线的法律援助人。


陈洋主任曾获得多项荣誉: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合肥市十佳政法干警、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只有我们这些同事最清楚,这些响当当的名头和成就背后,是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压力面前的不屈不挠,和百姓身边任劳任怨的付出。


认真负责是陈洋主任最显著的特征,法律援助中心刚刚开展工作时,社会知晓度低,工作人员也不多,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了解并受益于法律援助,中心经常开展各类宣传。无论多远的乡村、多难找的社区,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一丝不苟地布置、摆放宣传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坐姿,也标准到能泄露他的认真的地步,我们经常看见他腰背挺直、低头伏案,湮没在一大摞卷宗后,或研究案情、斟酌代理思路;或学习法律法规、撰写诉讼材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时光荏苒,越来越多的志愿律师加入法律援助队伍,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向管理,陈洋也成为我们的主任。按常理,他也该清闲些了,可事实上,他更忙了。中心每年受理案件近3000件,每一件他都要亲自审批。不仅进行形式审查,还对案卷材料一一审阅,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他还得不厌其烦地和办案律师研究讨论。他是低调的,从不说自己做得多好,对荣誉也好、对媒体的关注也好,他总是淡淡地。可我们觉得,他的点滴付出,都在力求尽善尽美,他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着实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叹服。


其实,我们后来发现,他的认真负责,他的身体力行,他的任劳任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中心受理的案件有两套登记系统,一套是纸质登记,一套是电子登记,我们要了解、查阅案件可以直接通过系统查看、也可以找同事借阅纸质登记本。可陈洋主任在律师呈报待批案件的时候,还是专门制作了一份excel表,进行强化备忘。有的案件从立案到判决,历经半年之多,可等结案交材料时,他仍熟记于心,对案件情况信手拈来。同事们一开始也觉得陈洋主任这样是多此一举,给自己找麻烦,直到有一次,纸质登记和电子登记的内容不符,大家一筹莫展时,他迅速从excel表里找出相关内容,核对案号和案由,这下,真让大家心悦诚服。从此以后,我们登记案件也更加细致,核对更加认真,生怕再出现类似的失误。


他默默扛下工作的压力,自然、谦和又宽容。对同事他从来就没有架子。比他年纪大的同事不会使用公务卡,他细心地用自己的公务卡帮同事办好出差车票、预定住宿;县区材料报到中心,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他一一改掉,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年轻的同事刚来中心,不熟悉流程和要求,他耐心指导、从不推诿。就说我吧,有时候我写材料,光想着赶紧结束,完成任务。可每次交给陈洋主任,他都要逐字逐句审阅、修改。不仅不责备我,还把需要改正的地方一一标注出来,真让我心生钦佩,不由自主地反省自己的行为。


有时候,他也废寝忘食。同事们午餐前经过他的办公室,常打招呼喊他一起吃饭,此时,他就从厚厚的案卷堆里抬起头,说“没事,你们先去。”好多次,等我们饭后回办公室,他还在“案牍中劳形”,直忙到食堂关门,他索性不吃了,还开玩笑说:“没事,正好减肥。”再加上他动辄写材料直到深夜一两点,说他废寝忘食,一点也不夸张。


陈洋主任对工作勤勤恳恳,对同事温和有礼,对当事人更是心怀慈悲。未成年人小吴父母离异,父亲老吴拒付抚养费,小吴不得不申请法律援助,和父亲对簿公堂。法庭调解中,陈洋主任作为小吴的代理律师,担心未成年人心思敏感,积极参与法庭调解,想方设法减轻小吴的思想负担。但老吴始终不愿配合,调解持续很晚却没有结果,小吴很失望,思想有些动摇,有点想放弃。回程中,陈洋思索再三,觉得调解不能充分维护孩子的权益,权衡利弊,他又转身来到小吴家,分析了法律关系、法律依据,说服小吴坚持诉请,最终通过法庭判决,为小吴争取了合理的抚养费。


在这起案件中,为了解老吴的收入情况,陈洋拿着调查函来到老吴单位。老吴的同事在了解来意之后,态度陡然变化,对调查函不置可否,不愿配合调查,还说:“纸上法律援助的章到处都能刻,你要?我能刻一打出来。”一贯温和内敛的陈洋主任听毕压抑住内心的愤怒,他掷地有声地批驳那人:“你怎么能不信任法律援助工作者?我是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站在这里,而且你也有孩子,你也是一个父亲,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事!”对方哑口无言,只得出具了老吴的收入证明。怎么样,我们的陈洋主任在群众需要的时候,他也会毫不客气。


用心去做,无暇去说;不思名利,只有付出。这就是陈洋主任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对待法援事业兢兢业业、对待下属平易近人、对待受援群众真情服务,是我们年轻一辈的法援人事业的引路人、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法律援助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会继续向陈洋主任看齐,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做热情正直、一心为民的法律援助人!






市戒毒所——聆听有感


全体党员纷纷表示,听了陈洋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受鼓舞,将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以学促用,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戒毒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将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举措、干好工作的本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